云飞科技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植保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圆满落幕

  为深入推动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预测预警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探讨产业协同、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之道,2025年6月27日-30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中国植保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六届昆虫雷达技术培训班”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

  会议聚焦植保领域科技前沿,围绕病虫害预测预警技术、大数据集成分析、昆虫雷达监测、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应用、智能化监测装备研发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全面探讨科研与实际生产中的融合路径,进一步推动植保信息化与昆虫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协同发展。

  会议邀请了众多权威专家与行业代表出席,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副处长刘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封洪强,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国彦,安徽省植保总站副站长郑兆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翟保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张云慧,国际昆虫生态学专家Jason Chapman教授等。

  会议还吸引了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植保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报告内容紧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围绕智能监测预警、昆虫迁飞规律研究、遥感数据应用、无人化协同作业等前沿议题展开,展示了多学科融合在植保领域的创新实践。报告不仅展示了多学科交叉创新的实践成果,也为推动植保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思路与实战经验。

  作为联合承办单位,云飞科技产研总监卢春光受邀发表主旨报告《农业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围绕公司在虫情AI识别、趋势分析模型、DeepSeek智能体等方面的研发成果进行介绍,分享了多个典型落地案例与前沿探索,获得现场专家与同行的高度关注。

  卢春光在报告中提出:“虫情监测不仅是识别虫害,更是决策管理的第一步。未来的植保,需要AI算法和大数据模型为基层一线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防控指导。”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集体走进由云飞科技打造的豫见农业数字科技馆与云飞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科技馆通过图文模型、视频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展示了河南农业发展从“铁犁牛耕”到“数智田管”的转型路径。

  在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嘉宾们实地了解了云飞各项智能设备的功能设计与技术细节,并走进实验室考察了关键部件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把控流程,对云飞科技在农业装备研制和应用推广中的实践能力给予充分肯定。

  会议在开放、交流、合作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农业病虫害防控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协同、数据驱动与系统融合。产学研各方应形成合力,以数字技术推动植保方式转型升级。

  作为智慧植保领域的深耕者,云飞科技将继续聚焦病虫害识别、趋势预测、平台联动等核心能力建设,加快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